幾乎花了大部分的使用時間在磨這顆鏡頭
當然視野超廣這點是很不錯
但隨之而來
就是超廣角無可避免桶狀變形問題
當然涵蓋範圍大 許多拍攝的思維都要改變
欠缺好的構圖概念及美學素養 也令筆者吃了不少苦頭
光圈雖然從4.5起跳
但焦段不長 外加SONY CCD防手振
倒沒造成太大的困擾
以上是幾個實拍照
這張構圖與幾位攝友討論後
認為應該往右邊一點 避開左邊較雜亂的部份
這裡也看得出超廣難駕馭的地方


這張個人蠻喜歡的 靠著慢速快門 製造出稍微平靜的水面
可惜CCD入塵 有些污點


晚上七點多拍的
多虧了超短焦段及CCD防手振
快門速度壓在1/6秒 還不會有太大的模糊感

室內也挺吃得開的
中正紀念堂捷運站特殊的長廊 時常會有知名攝影師的展覽


其實超廣比較麻煩的還是在
"怎麼讓讀者感受到寬廣"
所以取景方面
也備感重要
如此張
同時涵蓋地板與天花板
"廣"的效果會比較明顯

實際上以上幾張筆者個人還不是很滿意
攝影還是經驗的累積 和知識的擷取研究
或許到了兩三年後再回頭跟現在的照片比較 會發現有稍稍的長進
但總之
超廣的取景 還是很重要的一環